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有关青年重要论述的若干启示

日期:2017-08-26 浏览:602作者:胡涵锦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专门的段落,强调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并对青年的殷切期盼和明确要求,作了精辟的阐述,意义深刻而深远。结合高校大学生这一青年群体实际,深入探究关注、关心、关爱青年的重要现实和历史意义;认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有关青年重要论述的标志性论断和价值导向;进一步深化关注、关心、关爱青年对应举措,无疑是必要和重要的。而不断跟进、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五四”等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同样是必要和重要的。


【关键词】十八大 青年 大学生 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①]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十分珍贵的篇幅中,专门单列出这一段近200字的论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宏观背景下的青年工作,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明确的要求。尤其是这段重要的论述,安排在临近整个报告的结尾部分,更是用心良苦、意味深长。“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既有深刻的理论意蕴,又有鲜明的实践指向。结合高校青年大学生实际,全面学习、深刻领悟,并予以认真贯彻落实,则将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




一、党和国家对青年始终寄予厚望


1.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古今中外,人们总是把最鼓舞人心、最激励人心、最震撼人心的赞美之词,毫不吝啬地运用在青年人身上。这不仅是由于青年人所拥有的那令人羡慕的特质,而且也充满着人们、尤其是老一辈饱含深情地对未尽事业所寄予的真诚期望及交织汇集的某些丝丝遗憾。


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说明: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到青年;而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积极、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力量。胡锦涛曾在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90多年发展历程时明确指出,从党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②]今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了这一重要论断。


“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这一经典的比喻,展现了青年一代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生动形象;世界“归根到底是你们的”,这一科学的论断,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规律性。“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一沉甸甸的嘱托,既表明“希望”是美好未来的象征,也强调了青年人应肩负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更蕴含着对青年人的谆谆教诲和深切叮咛。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或阶段,以提出“希望”的亲切口吻方式,语重心长地对青年一代明确具体的要求,亦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话语体系特征之一。


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就明确提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③]“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而奋斗是当代青年的最崇高的使命和荣誉。”[④]跨入新世纪,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共产党人一再强调,“祖国的未来是无限美好的,青年的未来也是无限美好的。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寄托于青年。”[⑤]在建党80周年庆祝大会上,江泽民提出,“全国各族青年,代表着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代表着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你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党和人民对你们寄托着殷切的期望。”[⑥]时隔10年,在建党90周年庆祝大会上,胡锦涛也又一次以十分相似的口吻提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党对青年寄予厚望,人民对青年寄予厚望”。[⑦]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风雨征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青年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来都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从来都支持青年在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⑧]总之,“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世界的未来”。[⑨]


需要指出的是,关注、关心、关爱青年,不是一般工作方式方法层面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对青年的希望,基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发展走向,孕育着高度的历史感和责任感。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⑩]因此,关注、关心、关爱青年,应具有更宽阔的视野,具有更坚定的自觉和自信,不仅不能有所忽略和松懈,而且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那样,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11]




2.丰富的理论内涵、明确的价值导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青年所提出的殷切希望,尽管文字表达略有不同,具体要求略有侧重,但内涵价值则是一以贯之的。邓小平提出的“四有新人”,江泽民提出的“四个统一”、“五种人”、“六点希望”,胡锦涛提出的“四点希望”、“三个要求”、“三个结合”,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五四”讲话中提出的“五个一定要”等重要论述,都包含着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其一,刻苦学习、发奋学习、勤奋学习、勤于学习。青年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打下坚实的知识功底,打牢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12]尤其是对于青年群体中的大学生来讲,“大学时代,对人的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希望风华正茂的同学们千万珍惜”。[13]


其二,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青年富有理想,而崇高的理想必须与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的意愿紧密结合。个人的抱负不可能孤立地实现,只有把它同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才能使自己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其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青年既要向书本知识学习,也要向社会实践学习。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广大青年要在社会实践中磨练意志、提升能力,不懈进取、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基层一线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增长才干。


其四,崇尚科学、勇于创新。青年时期是最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时期,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青年不仅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而且要积极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前人,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党和国家对青年的谆谆教诲及重要寄语,既是巨大关怀,又是殷切期望,情真意切、催人奋进。




二、认真把握深刻的方法论意蕴


1.“一代又一代”:过程论和发展论的有机统一


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总是呈现为相互联系、永恒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对青年的希望和要求,并不是以静态的视角来思考,而是以动态的,前后交替、不断发展的思维方式来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这是客观规律”。[14]无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宏伟壮丽、又艰难曲折,因而都是不可能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共产党人对青年问题的论述,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一代又一代”这既形象、又深刻的话语,不仅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性,而且也强调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连续性、过程性,可持续性、发展性。


邓小平在他那著名的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中强调指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15]。无论是几代、十几代,还是几十代,每一代中的青年人,都将是生力军和主力军。因此,人的整体质量就非常明显地凸显出来。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四有新人”就是重要的标杆,目标明确,言简意赅。江泽民反复强调,“只有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保证我国长治久安。”[16]从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四有新人”和“四有公民”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四有新人”的成长,理应成为内涵一致的“四有公民”。“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17]因此,“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18]


客观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坚持不懈,奋发有为,呈现为思想方法,就是要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论和发展论有机地统一起来。“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19]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新中国成立100年,这两个100年所要完成的任务,编织了13亿中国人民的“中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20]而以更宽广的视野看,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任务,时间跨度大,要求内容高,更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接续奋斗,“一棒接一棒,一棒胜一棒”。


党的十八大形成的新一届中央领导坚持了这一基本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并再三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比壮丽的崇高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21]“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2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23]


“一代又一代”,言简意赅,简朴而深刻,不仅表达了自然的延续和传承,而且揭示了历史的进步和超越。“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24]




2.真情关爱与严格要求的有机统一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矛盾双方对立的统一。青年是一个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关注、关心、关爱,是重要的方面;加强教育、严格要求,也是不可或缺的方面。正如江泽民指出的那样,“我们对青年人,第一要爱,满腔热情地爱护他们;第二要严,对他们要热情帮助,要有批评。爱和严,都是为了促进他们将来更好地创造我们民族美好的未来。爱和严要结合起来。真正的爱必然体现在严格要求之中,只爱不严不是真正的爱,而是害。只有严格要求,青年一代才能挑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担。”[25]我们对青年的爱,不是一味的、不讲原则的爱,更不能是宠爱、溺爱,而是要明确要求、正确引导。“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26]正确引导和帮助,首先是要用先进的理论来引导青年、教育青年、武装青年,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避免精神上“缺钙”。同时,要用光辉的事业来凝聚青年,用良好的作风来吸引青年,让广大青年健康成长、茁壮成长。因此,“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这一基本前提下,“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27]




3.高度信任和自强不息的有机统一


党和国家对青年寄予厚望,建立在对青年一代充分信任的基础之上。“事实充分证明,当代青年的确是奋发向上、大有希望的一代,是开拓进取、大有作为的一代。党和国家为有这样一代青年而感到欣慰和自豪”。[28]基于如此明确和诚恳的判断,其推理和结论定将是:“在祖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年轻一代一定会干得很好,一定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29]“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30]


诚然,外在的信任与内在的进步是需要有机统一的。对青年一代而言,党和国家的高度信任,既是褒奖,更是激励和鞭策。要把充分信任和高度评价,转化为努力打造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动力。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幸运的一代,又是肩负重大责任和使命的一代。当代青年大学生人生最辉煌的阶段,将在21世纪头二十年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中渡过,将以亲身的参与、付出和贡献,见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到来、创新型国家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这是多么令人甚感骄傲和自豪!


也正是在这个重要意义上说,青年一代自身的素质,就越发显得重要。“青年的素质,关系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31]“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使广大青年真正懂得,只有自觉地把实现个人价值的努力同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只有为祖国、为人民不断奉献并干出了业绩,才能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32]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向广大青年指出,“‘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才能“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33]真可谓:饱含深情,意蕴深长。




三、了解青年、理解青年,走近青年、走进青年


1.学会倾听、相互尊重


中国共产党人一贯认为,“要加强青年工作,要了解青年人,理解青年人”。[34]了解、理解青年人,是我们搞好青年工作的出发点。“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学会倾听,是前提,这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及个人文化素质和人文涵养的重要表现。学习、生活,恋爱,就业,都是我们要深入了解和理解青年大学生的现实问题,实际问题。


关注、关心、关爱青年,必须“尊重”青年。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尊师重教”。固然,尊重“教育者”(教师)无可非议,但不能忽略尊重“受教育者”(学生)的理念和自觉。教学相长,师生平等。如果“教育者”总是以“教育者”自居,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欲想把教育教学的内容让大学生“心服口服”,不过是一种“奢望”和“空想”。在实际上,看似是“口服”但“心不服”,甚至是“口、心都不服”。


值得提出的是,关注、关心、关爱青年大学生,不仅仅是指本科生、专科生,而且还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要化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关心、关爱即将以“90后”为主体的研究生群体,了解他们的诉求和需要。再进一步说,关注、关心、关爱青年大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只是以公办院校青年大学生为指向,而忽略了数量不可小觑的民办院校青年大学生。所有被称之为“时代骄子”的青年大学生,在人生的征途上,堆积着这样那样的酸甜苦辣咸,期盼得到思想上、心理上,学习上、生活上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受到真诚、温馨的被关注、被关心、被关爱!




2.面对面交流、心与心对话


无论是从“三贴近”的要求看,还是从“三进”的归宿看,当代青年大学生真实的现状,做教师的,都应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因此,关注、关心、关爱青年大学生,不仅要“走近”青年大学生,更要“走进”青年大学生。


在高校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很少,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新的形势背景下,教师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概念没有变,但其内涵和外延却有了深化和拓展。教书育人,不再是单纯的课堂知识传授,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成为现代教育的必须。平心而论,除了开展课堂教学,一些教师还能运用网络、电话、微信等现代科技手段,在课外与学生有所交流,实属不易。但看似“传统”、“落后”,但意义非凡的师生间“face to face”(“面对面”)的对话,还是有着其存在的必要和需要。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肢体语言、脸部表情、语音语调都有着事半功倍的功效,能顺其自然地打开学生的心灵,水到渠成地触及思想和灵魂。




3.中国梦:“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曾几何时,CCTV记者在街头开展随机采访,“您幸福吗”的答案,竟然是“我姓曾”,人们一度对此颇有微词。然而,当再次以相同的方式方法询问“您有什么梦想”时,得到的则是普遍的赞许和认同。“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相比较而言,青年人更富于想象,对未来有着更多的期盼,对发展有着更美好的希冀和愿景。那么,在美丽的大学校园里,和我们朝夕相处的莘莘学子们的内心深处,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梦想”,我们的教师又了解了多少呢?因此,关注、关心、关爱青年,势必要关注、关心、关爱青年大学生的梦想,要把教育部2013年2月提出的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落到实处,结合高校实际,了解掌握学生的“梦想”。为每个青年大学生播种梦想、点燃梦想;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35]“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36]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国梦,不仅使当代青年感受到了一份同心奋进的深沉力量,而且更加懂得了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青年大学生的梦想,不仅仅是关系到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更要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胸襟和视野,把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发展“路线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规划图”有机地结合起来,“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37]


“国家好,人民好,大家才会好”。[38]“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39]相信奇迹,相信梦想!“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4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为青年人梦想成真奠定了坚实的前提条件。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必将以出彩的人生展现在历史的舞台,无愧于这伟大的时代,“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41]“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42]……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科学总结历史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方法论研究”(项目编号:08JA710027)、上海学校德育理论研究与决策咨询课题“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的演进历程及经验启示”(项目编号:2013-B-001)的部分阶段性研究成果]










--------------------------------------------------------------------------------


[①]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6-57


[②]参见: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7-2.


[③]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95.


[④]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5.


[⑤]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5.


[⑥]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9.


[⑦]  参见: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7-2.


[⑧]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5-5.


[⑨]  参见: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N].人民日报,2013-3-24


[⑩]  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48.


[11]  参见:习近平到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人民日报[N].2012-12-31.


[12]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5-5.


[13]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2.


[14]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6.


[15]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9-380.


[16]  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70.


[17]  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48.


[18]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3.


[19]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6.


[20]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5-5.


[21]  参见: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求是,2013年第一期。


[22]  参见: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1-2


[23]  参见: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11-30.


[24]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5-5.


[25]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08.


[26]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87.


[27]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5-5.


[28]  参见:胡锦涛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致词.人民日报,2000-7-12.


[29]  江泽民.在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4-30.


[30]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5-5.


[31]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420.


[32]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582.


[33]  参见:习近平给北京大学学生回信勉励当代青年.人民日报,2013-5-5.


[34]  参见:江泽民在黑龙江吉林考察工作时讲话[N].人民日报,2000-8-29.


[35]  参见: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8.


[36]  参见:习近平给北京大学学生回信勉励当代青年.人民日报,2013-5-5.


[37]  参见:习近平给北京大学学生回信勉励当代青年.人民日报,2013-5-5.


[38]  参见: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11-30.


[39]  参见: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8.


[40]  参见: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8.


[41] 参见: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7-2.


[42]  参见: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