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上海交大高福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日期:2017-04-19 浏览:353作者: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初正式公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之后,在全社会尤其是学界所引发的持续性反响有目共睹。

优秀的传统文化固然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是必要的,但是我们继承传统文化需要科学的心态。不是说直接将传统文化拿来照套照用,而是要积极作为,把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一种文化强国建设历程的必然步骤。传统文化焕发新时代的“青春靓丽”需要与时俱进。进入21世纪以来新时代的文化形态必须与当下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必须与这种社会下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形态相辅相成,为此我们绝不可能原封不动地保存、发展数千年来封建社会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传统文化形态,因此,必须进行创造性改造、转化和发展,使之与我们目前的特色社会主义各种体制相适应,以创造出、发展起来体现当代核心价值观的新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一种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传统文化多姿多彩、价值丰厚,但是如果不能将它们转化为新时期的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使之为社会、为人民所消化、借鉴、利用,而仅仅作为一种纯粹的装饰,那么,那些资源将是只供观赏的“金箔纸碗”。譬如,像中华老字号(民俗、饮食、服饰等商业)这类历史悠久、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素,它们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且业已取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是知名的商业文化、民俗文化旅游的地标,为此必须大力弘扬、保护,推进其发展。实现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要素的创造性转化,必须使传统文化基因适应于新时代的文化环境及发展趋势,使之与新时期的文化因子相适应。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文化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已与今日不同。要让今天的人们接受传统文化,就需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下的时代语境进行对接,让传统产生当代的价值与意义,实现传统文化资源到文化产品内容的创造性转化。这种转化,一方面是“传统适应现代”,从当下的社会情境出发,赋予传统新的内涵。

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体现。中华文化传统拥有其深厚而牢固的根基——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起来的文化精髓;今日文化之根即为传统文化,它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文化是传统的积淀,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发展和延续的精神动力。文化传统也在持续传承、变革,同时也必须进行创新;当代文化的建设、创新和发展离不开传统这一根基。而唯有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升公民的文化自觉、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创新最终才能够得以实现。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365bet投注开户教授)

 

来源:《长江日报》2017.04.17 第12版 求知